项目组在此区域圈定的两个靶区实施了科研示范性勘查。
三是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3%。
二是近七成行业利润同比增加。14月份,石油开采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7%,增速比13月份加快9.4个百分点。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主要是:烟草制品业,利润同比增长29.4%。14月份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4%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2019年1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降幅与13月份大体相当。1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7%,降幅比13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
四是私营企业利润保持增长。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8.1%。其次,管控平台尚未成熟,目前的平台基本上以监测为主,难以做到冷、热、分布式的综合调度,且调度门槛较高,民营企业不如电网企业占优势。
对此,刘永东认为,综合能源服务更多强调的是服务本身,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即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感知层和网络层,综合能源服务端更多是应用层,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有一种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据了解,未来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规模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大规模的建设和应用将长期持续开展,但由于国内综合能源相关技术研发单位、产品、设备生产企业和服务提供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水平、性能指标参数各有不同,服务条款差异较大,同时,国内外并无一机构或标委会针对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从节能分析到节能改造实施再到节能运维一整套服务流程制定规范和标准。他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与综合能源服务在某些内容上有交集,或者可以说,综合能源服务是能源互联网下面的一个子集,能源互联网涵盖了综合能源的多种形式,涵盖了各种能源之间的转化,涵盖了各种能源的交易,也涵盖了对能源交易的监管。再次,从供给侧的角度考虑,地方要有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在推。
不过,多位专家对2019年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态度谨慎,认为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将会在初级阶段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只能说2019年将会继续推进,不一定会爆发。相较于国网南网等大型央企,新能源企业最大的优势可能在于其比较灵活,决策迅速,只要项目是盈利的,它就会马上进入,容易抢占商机。
那么究竟什么是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企业各自的定位是什么,成功的项目商业模式是什么,标准该怎样制定这一切都是2019年展现在综合能源服务入局者面前的问题。分布式燃机项目、储能项目每千瓦时补贴业主单位0.3元,连补3年。于是,她定义道,综合能源服务是指将不同种类的能源服务组合在一起,即将能源销售服务、分布式能源服务、节能减排及需求响应服务等三大类组合在一起的能源服务模式。入局者众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能源情报研究中心能源研究员封红丽对记者表示,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主导者,主要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企业就没有机会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这类发电企业更为理性,最大的特点是在观望,只要前人有干成的项目,他们便立马跟上,积极进入,将项目很快推广开来。此外,如最早提出泛能网概念的新奥集团以城市管道燃气业务起家,用户也非常多。首先,要因地制宜,看地方的资源禀赋,看用能负荷,看用能结构。
能源行业综合能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尚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未正式批准成立。据了解,综合能源服务的大规模顺利开展需要诸多条件,包括地域条件、政策条件和企业条件。
2017年底,国家电网在系统内部下发《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明确将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并提出2020年实现营收600亿元的目标。不过,国网能源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院专家霍沫霖此前曾在本刊撰文指出,如果不界定清楚讨论的对象,就没有办法互相理解,无法进一步讨论商业模式、市场潜力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看清楚它的创新性是什么、重要价值是什么,无法感知它将带来的巨大变化。
对于综合能源服务的概念问题,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冬容表示,就如同互联网至今没有也不需要定义一样,没有正式定义并不影响综合能源服务不可阻挡地蓬勃发展。封红丽说,以国家电网为例,其经营区域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的用户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最占优势,仅在浙江便有2400万用户,其中大工业用户约有30万,一般工商业用户约100万分产品看,4月份,605种产品中有298种产品同比增长。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7%。发电量5440亿千瓦时,增长3.8%。分行业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水泥21345万吨,增长3.4%。
4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
其中,钢材10205万吨,同比增长11.5%。汽车202.0万辆,下降15.8%,其中,轿车79.7万辆,下降18.8%。
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89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4%,纺织业下降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汽车制造业下降1.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5.3%,回落3.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加快1.8个百分点。
原油加工量5210万吨,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新能源汽车8.9万辆,增长17.1%。十种有色金属474万吨,增长4.9%。
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增速较3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4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2.5%,中部地区增长7.7%,西部地区增长4.0%,东北地区下降0.1%。
2019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3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4%,纺织业下降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汽车制造业下降1.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1%。制造业增长5.3%,回落3.7个百分点。
原油加工量5210万吨,增长5.1%。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7%。
2019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3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8.9万辆,增长17.1%。
水泥21345万吨,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加快1.8个百分点。